基层企业如何构建“大监督”机制
构建“大监督”格局,开展“大监督”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强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政治责任,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目标落地、工作落实的现实需要,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2023年7月,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党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提出了六项具体安排,细化了党委推进监督贯通工作规定。大唐宝鸡热电厂紧跟陕西公司步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实施办法。从目前来看,企业内部的“大监督”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大监督”格局还未完全形成,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了新形势下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合规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步伐。那如何构建好“大监督”格局,确保监督出实效,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改变监督思维,树立“大监督”意识。“大监督”不只是企业纪检机构的事,更是企业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共同任务,因此基层企业纪委书记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加强教育引导,转变部门领导和各部门观念,形成一个“大监督”一盘棋的思维,要形成专责监督和职能监督、业务监督相结合的新格局,要从精准监督入手,盯紧“关键少数”,又注重系统监督,时刻把监督挺在最前面,建立起一套不敢、不想、不能的监督机制。
要真正扛起监督责任。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特别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定要牢固树立“管业务必须管监督”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自身是本业务领域监督的第一责任人,是监督的第一道防线,一方面要行使好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更要履行好监督职责,确保监督措施做到位,监督检查开展到位,否则出了问题要以监督职责的失职追究其管理责任。
要提高协同贯通能力。“大监督”工作要树立和形成“一盘棋”的思想,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统筹推进,纵横联动,协同贯通,绝对不能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纵向上,各监督主体要按照业务条线,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横线上,各监督主体之间要密切沟通协作,通过监督信息共享、重点工作督办、联合监督检查、问题协调处置等方式,聚焦监督重点,突破监督难点,疏通监督堵点,覆盖监督盲点,建立起目标一致、专业互补、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享成果的强大工作合力。
要围绕重点开展大监督。围绕抓制度执行开展监督,看看修订后的管理制度大家清楚不清楚,执行到位不到位,是否还存在不按制度办事的情况;围绕抓工作落实开展监督,看看一些工作是停留在口号上,有没有真正沉下来干去思考、去落实解决,责任心到位不到位;围绕抓工作改进开展监督,看看这几年职工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问题线索反映的一些重要情况、上级巡视巡察、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有没有整改完全,是否实现了闭环管理,存不存在屡改屡犯的情况等。
要加强专职监督队伍建设。要持续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纪检监督队伍,配足配强纪检人员,同时要定期对纪检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纪检监督文化的引导,安排纪检人员深入各优秀监督单位学习实践。要培养纪检监督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力,增加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建立内部监督人才库,分散管理、统一使用,人才选用上注重知识层次和结构的多样化,并持续不断加强对专业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
要严肃进行追责问责。基层企业要充分运用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定期汇总通报各部门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督办重点问题查处和整改落实。对各部门工作中出现的或其他监督发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进行监督责任倒查,尤其针对对工作不重视,监督不力不到位,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或发现问题不汇报、不处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失职、渎职责任,
“大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便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反之将制约企业发展。而落实健全的“大监督”机制,不仅需要自上而下全面的重视,更需要每名成员共同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建立健全并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更高效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