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源公司:抓好人才培养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2年,在中国大唐集团1号文、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着重落实“五个突出整治”等多份文件中,都提到了队伍不齐、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对各基层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基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责无旁贷地抓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直面问题剖根源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源分公司是一家拥有10分子公司、20家基层水电厂的中小水电集群企业,大多水电厂基本从民营企业“进化”而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广源公司成立至今,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显,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企业越来越缺乏能解决问题的专业人才。作为一名基层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管理一个技术密集型、设备众多的企业,每当遇到设备问题和技术问题时,却找不到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会心里发毛,背脊发凉。但是,现在的水电企业,往往是一般人员、日常性人员居多,能解决专业问题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班组人员日常干的是维护消缺工作,加上设备可靠性比较好,平时缺少动手机会,更谈不上深入学习了;二是参与检修少,缺乏动手机会,丧失动手能力。
面临退休人员多,队伍青黄不接。水电企业大多已运营几十年,电厂投产时,都是集中性进人的,年龄段集中,导致职工退休也比较集中,加上企业定员问题,在退休高峰的过渡期,企业超员,不能进人,但一旦过了退休高峰期,企业将缺员,有专业特长的人才也退休了,技术传承也断了。可以说,很多企业目前有师傅没徒弟,将来是有徒弟没师傅,人才断代,梯队青黄不接,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员将更加稀少,安全生产面临的压力巨大。
水电企业优势不明显,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水电,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的香饽饽,能够进入水电厂工作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是家里的骄傲。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发展,人员选择空间变大,水电的劣势就明显体现出来,偏远、辛苦、考试多、安全压力大、照顾不了家庭等等问题的存在,引吸引名校学子的青睐。这就促使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智慧化建设,达到工作进山,生活进城,提高水电企业的吸引力。
基层锻炼不够,拔高使用频繁出现。新员工入职后,在班组、基层锻炼不够,还没完全掌握基础技能,就被提拔到更高的工作岗位,甚至管理岗位,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就无法有效指导基层、班组开展工作,拔高使用还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对症下药抓整改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结合广源公司实际,着力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切实提高人员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以技改助培训,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所属水电厂要紧紧抓住电厂技改项目实施机会,抽调电厂可培养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跟随厂家学习,参与实际工作,实现专业化培养。一个技改项目实施完成后,全程参与的人员就是这个设备、这个知识面的带头人,以后厂内这方面设备有问题,就他组织人员负责解决。通过这样的培训手段,确保一两年内,每个专业都能培养出几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技术精湛的技术带头人,形成专业化团队,保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而不是一有问题就依赖厂家来解决。
发挥“师带徒”作用,培养终身师徒关系。师徒培养是我国传统培养中最重要的技能传授方式,所谓“严师出高徒”,一个好的师傅,往往能带出一批既懂专业,又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徒弟。作为技术密集型水电企业,要充分发挥师徒培养的优点,加大对师傅的奖励,尊重师傅的责任感,形成终身师徒关系,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承,做到后继有人。
利用机组检修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目前,所属水电厂主要负责定期维护消缺和日常巡检等工作,多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参与解决专业性问题、深层次问题的机会比较少。建议每年新员工第一年都应在电厂学习,按照电厂制定的新员工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新员工基础性培养工作,做到每月考试考评,理论结合现场设备实际,通过一年培养,对整个水电厂设备系统、结构原理、设备维护操作保养等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年、第三年安排到检修单位全程参与检修工作,通过动手做事来提高专业技能,使技能培训立竿见影出成效。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自主学习成才。外因只能一时作用和引导,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学习人员内心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才会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才会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才能真正的学到真功夫。 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人才培训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特别是明确技能考试通过、职称评审通过等的单次奖励,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干自己的专业,如果具有不同技能等级证书的,在月度绩效奖励中要有所体现,让大家感受到学习与不学习是不一样的“待遇”,以优秀激励后进,大力营造学习技能、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