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目标用绿色电力守护美丽草原
当今世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加速演变,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对碳排放的约束,本质上更是发展观念和方式的转变,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电网公司闻令而动,率先发布央企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肯定,成为“双碳”目标落地的先行者。电网是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同步实现绿色转型的主战场。作为基层供电企业,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细致分解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充分考虑赤峰地区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发展定位和电网现状,以实际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蒙东
锚定“双碳”目标,在机遇与挑战中谋划前行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发生深刻变革,基层电网企业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
一方面要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借“双碳”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电力需求增长机遇。现阶段,电能仍是清洁能源终端转化的首选,从需求上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不断提升,全社会用电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赤峰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65亿千瓦时,对比2020年将增长46%,电力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动能充沛。抓住电网建设加速机遇。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大比重消纳和长距离输送必然倒逼电网建设、设备性能、配置能力、运行方式全面更新,一大批新技术、新科技将加速研发、推广和应用,这正是迅速补齐赤峰网架短板、加快老旧设备迭代更新、推动赤峰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佳机遇。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清现状与目标的巨大差距,科学应对风险挑战。电网稳定性迎来巨大挑战。未来,随着赤峰地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量替代常规机组,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以及冬、夏负荷高峰的不断接近和攀升,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性将不断凸显,对电网承载能力和灵活运行方式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加快电网技术升级,满足灵活用能需求,同时也要统筹引领好常规电源发展,必须以系统安全、供电安全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前提。
科技创新能力迎来巨大挑战。面对电网功能的不断升级,新设备、新技术的迅速更新,“双高”“双峰”难题的复杂多样,以及“30·60”节点的紧迫要求,我们的队伍结构、人员素质、技术能力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科研创新,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肯钻研、能创新的专家型人才,打造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职工队伍,才能推动电网转型升级,才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力和底气。
立足蒙东实际,以构建绿色电力双循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0·60”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国网行动方案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国网蒙东电力年初“两会”上提出要“构建绿电双循环,奋力谱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蒙东新篇章”,其实质之一就是要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高效转型,这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高度契合,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蒙东方案,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核心,充分融入国网方案大局,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推动电网转型升级,推动电源结构优化
加快完善赤峰地区网架结构。全力助推巴林-奈曼-阜新500千伏线路工程前期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东山、宁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年内开工,密切关注巴林左旗光伏项目规划进展,谋划推动赤峰北部主网架与通辽贯通。优化配电网布局,提升配电网综合承载能力,集中解决供电“卡脖子”、低电压、重过载等问题,提升配电网N-1水平、自动化水平和经济运行水平。坚持规划平衡和政策引导。深入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发展、消纳及安全问题研究,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布局,推动清洁能源与传统电源统一规划、统一平衡。对有意愿拿出边际成本电量支持电能替代、清洁供暖的新能源企业,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扩大自备电厂清洁替代规模。配合政府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不达标的燃煤自备机组。扩大清洁能源装机并网。积极推动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主动服务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和并网,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做大发电产能,同步加强储能设施建设并网。探索打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的清洁能源供电样板,保障清洁能源有序开发、及时并网、高效利用。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持续开展规划、调控、运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模式,优化清洁能源并网运行方式,实现清洁能源在本级电网进行大范围优化配置,研究解决“双高”电网运行难题。
二是大力实施电能替代,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
培育拓展本地用电市场。通过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精心培育、全力开发用电内需市场,巩固存量,拓展增量,抓住变量,持续扩大基础售电量。拉长能源电力产业链,引导上下游产业改变以煤电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能源电力在当地多次循环,形成更多工业制成品,实现更多增加值。深入推进用能电气化清洁化。与地方政府加强汇报沟通,精准执行电热清洁供暖专用电量电价政策。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依托政府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合力促进城郊客运专线、环卫、旅游专线等领域的电动汽车发展,加快矿区纯电动重卡、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充电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全电景区、全电厨房、节能楼宇、电采暖等建设改造,在工业锅炉、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项目。深化能源电商“新零售”服务模式,充分依托清洁能源小镇建设及5G技术应用,推广普及智能家居技术,提高家庭电气化水平。三是做好综合能源服务。发挥赤峰电网综合能源互补优势,用足用好环保电价政策,助力试点企业开展源网荷储绿电供暖项目。推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节能先进技术产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绿色工业园区。建立“供电+能效服务”体系,开展能效服务专项行动,推广“网上国网”能效账单服务,结合工业节能诊断,提供智慧用能一揽子方案。
三是发展智慧能源系统,以数字化支撑能源转型升级
推动以数字化赋能。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配电网智能化升级、终端用能电气化和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等领域,努力打造综合示范和专项试点项目。积极推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升电网全息感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系统平衡能力。夯实信息支撑体系。优化信息采集感知终端部署,强化传输通信网络建设,深化业务中台建设,建设应用云、数据中台、物联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推广应用网上电网、新能源云、智能化交易、e链国网等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