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吉林发电有公司:关键点发力 促提质增效
2016年,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吉林公司)系统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大唐集团公司“1361”的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增收节支这条主线,苦练内功,抓住效益关键点,深挖自身潜力,狠抓抢发电量和成本控制,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力促提质增效,增强企业科学发展源动力。
增收节支 向管理要效益
为切实把“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理念贯穿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工作,大唐吉林公司对年度预算目标按照所属企业和部门两个维度进行了分解,所属企业和部门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和细化全年增收节支行动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位,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进度,组织全员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为加强过程管控,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开展对标和月度偏差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措施,立即组织整改,依托绩效考核系统对整改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形成系统管理闭环,扎实推进增收节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全员节约意识。通过实施可控费用压降计划,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支出,有效节约每一分钱。深入研究和利用国家政策,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努力争取供热税收减免、环保补助、保险理赔等,科学有效的降低税收负担。
精益对标 向降耗要效益
不断深化优化运行“达设计值”工作,抓好节能降耗各关键环节措施的落实。利用指标管控平台,确定好年度目标值和设计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两条线同时对标的体系。继续完善指标管理体系,不断强化指标的日常管理,通过值总结、日评价、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为激发全员节能降耗意识,该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自主将机组运行可控指标和值班员绩效挂钩,有效提升值班员节能降耗意识,积极开展小指标分析,对照标杆值和优化值,科学提高主蒸汽温度、汽机真空、给水温度,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等,使机组主要参数压线运行,保持机组最佳运行工况。
通过“达设计值”工作推进优化运行、检修治理、重点攻关等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设备的可靠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为机组增发电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公司还将重点解决排烟温度高,再热气温低,自动投入率低等“钉子指标”,强化汽机热耗、锅炉效率、热工自动化和指标管理水平。
抢发增供 向电量要效益
从年初以来,吉林省火电、风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给大唐吉林公司抢发电量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该公司从加强过程管控入手,全力激发抢发电量的内动力。充分利用建立的利用小时过程管控平台,细致分析影响抢发电量的各项因素,及时制定措施,最大限度的多发电,做到发电量日分析、周点评、月总结,并与该公司两线值、区域平均值、调电计划值、调度曲线值比对,实现过程管控,落实奖惩,加强闭环管理,减少由于管理不到位丢失发电份额。
密切联系,科学“抢”电。根据大唐吉林公司发电计划,及时与电网公司联系,合理调整调电曲线。依据调电曲线,及时与调度沟通,提高日调电曲线完成率。在电量计划得到落实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争取出省电量和供华北电量,以增加电量计划以外的发电空间。同时,高度关注省内大用户直供电的相关规定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进展情况,认真研究市场规则,力争电价让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每日生产调度会、周例会、抢发电量专题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形势任务宣传,强化全员“度电必争”意识,以时间倒逼进度、目标倒逼任务的方法,按节点稳步推进抢发工作。强化以值长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系统,牢固树立实时抢发意识,细化过程管控,合理优化方式,精心监视调整,紧盯夜间及低谷时段负荷争取,实现负荷“压红线”运行。该公司所属各基层企业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和抢发电量专项绩效考核,完善争发电量竞赛方案、红旗值竞赛实施细则,积极开展抢发电量竞赛活动,促进运行人员密切监视电网空间趋势;跟踪风电负荷变化情况,与省调加强协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接带负荷,确保各值电量计划超额完成。1-5月份,该公司利用小时区域对标火电机组排名第一、风电机组排名第二。
集中管理 向燃料要效益
围绕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大唐吉林公司以降低煤价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结合当前煤炭市场特点及工作实际,对燃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实行“燃料集中采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省级公司整体优势,增强对区域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和议价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双向提升。
该公司所属各基层企业不断加大掺烧力度,努力降低发电成本。长春二热公司制定《2016年配煤掺烧实施方案》,完善《褐煤掺烧管理办法》《防止制粉系统爆破措施》,对制粉系统易积粉的磨煤机入口等部位进行光滑处理,防止积煤、积粉自燃引起制粉系统爆破、火险等事故的发生,确保褐煤掺烧安全。(周龙梅 王长实)